料峭东风破客衣,春寒不比腊前时。的释义

诗词原文

南归阻雪

宋·曾几

风卷寒云暮雪飞,江烟洗尽柳条微。

料峭东风破客衣,春寒不比腊前时。

村深门巷行人少,月黑沙汀宿鸟稀。

明日寻春定何处,水边沙际有芳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朝代:宋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其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八卷,辑自《永乐大典》。

译文

寒风卷着阴云,傍晚时分飘起了大雪,江边烟霭散去,柳枝似乎也变得轻柔了,料峭的东风刮得行人衣单,这初春的寒冷可不比腊月时的严寒,村庄深处,门巷里行人稀少,月黑之夜,沙汀上的宿鸟也显得稀少,明天去哪里寻找春色呢?水边沙洲上定会有花草芳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遭遇风雪,感受到早春的寒冷,以及村庄的寂静和月夜的冷清,但结尾却透露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

赏析

首联“风卷寒云暮雪飞,江烟洗尽柳条微”以风雪开篇,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寒冷景象,但“江烟洗尽柳条微”又透露出春天的气息,颔联“料峭东风破客衣,春寒不比腊前时”直接点出春寒料峭,与腊月时的严寒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气候的独特感受,颈联“村深门巷行人少,月黑沙汀宿鸟稀”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寂静和月夜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尾联“明日寻春定何处,水边沙际有芳菲”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早春气候的细腻描绘,又有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几在归途中遭遇风雪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挫折,但面对早春的寒冷和孤寂,他并没有沉沦或沮丧,而是以一种乐观和期待的态度去面对,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自然和人生时的一种豁达和超脱的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