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根失所少陵悲,晚何用好退之诗。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叹流年

唐·刘禹锡

岁月匆匆鬓已斑,结根失所少陵悲。

浮生若梦空悲切,晚何用好退之诗。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意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岁月匆匆流逝,我的双鬓已经斑白,如同杜甫(少陵野老)般,因流离失所而心生悲凉,人生如梦,空留许多悲切之情,晚年的我,又怎能不吟诵韩愈(退之)那充满哲理的诗句来慰藉心灵呢?

释义

结根失所:比喻流离失所,无处安身,这里借指杜甫晚年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少陵悲:杜甫曾自号“少陵野老”,其诗中常流露出对时局动荡、个人流离失所的悲愤之情。

晚何用好退之诗: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其诗文多含哲理,对人生有深刻洞察,此句表达了诗人晚年对韩愈诗歌的欣赏与共鸣。

赏析

此诗以岁月流逝、人生如梦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与对晚年境遇的无奈,首句“岁月匆匆鬓已斑”直接点出时间流逝与个人衰老的无奈;次句“结根失所少陵悲”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诗人对流离失所、生活动荡的悲凉感受;第三句“浮生若梦空悲切”进一步强化了人生如梦、空留悲切的意境;末句“晚何用好退之诗”则以韩愈的哲理诗作为慰藉,展现了诗人晚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与自我慰藉。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构想)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不顺、生活动荡的困境,面对岁月的无情流逝与个人的无奈境遇,诗人不禁心生悲凉,于是借杜甫与韩愈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慰藉,通过对比两位前贤的遭遇与诗歌,诗人既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与自我慰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