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雪
唐·韦应物
夜静闲门闭,孤灯照影寒。
有时暂作披衣看,积雪凝霜不可干。
风定始无尘,云开初见月。
清光凝露滴,夜色似冰寒。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其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意境,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
译文
夜深人静,门户紧闭,一盏孤灯映照出孤寂的身影,寒意袭人,有时我暂时披上衣服起身观看,只见外面的积雪和凝霜厚重而难以消融,风停之后,尘埃落定,云开月现,清冷的月光如同凝露般滴落,夜色如同寒冰般寒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观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前两句“夜静闲门闭,孤灯照影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中间两句“有时暂作披衣看,积雪凝霜不可干”则通过观雪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后两句“风定始无尘,云开初见月,清光凝露滴,夜色似冰寒”则进一步描绘了风停云散后月夜的清冷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月夜观雪图,诗人通过“夜静”、“孤灯”、“积雪凝霜”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中间两句“有时暂作披衣看,积雪凝霜不可干”更是通过观雪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在仕途失意后,韦应物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常常在夜晚独自观赏自然美景,以此来排解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寒冷的夜晚,独自观雪时所作,通过描绘月夜观雪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