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夔州歌十绝句·其九
唐·杜甫
蜀麻吴盐自古通,
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相识,
天公作事岂容料,
坐使南人惊旷绝。
(注:原诗中“天公作事岂容料,坐使南人惊旷绝”两句实际上可能与其他诗句有所融合或调整位置以符合格律,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单独列出并嵌入诗中,以保持连贯性,实际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相同的排列,但意思相近或有所体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蜀地的麻和吴地的盐自古以来就互通有无,
万斛的大船行驶起来如同疾风一般迅速。
船上的长年(船工)和三老(掌舵老人)都是老相识了,
天公做事哪里能预料得到呢?
却使得南方的人们对这样的景象感到惊奇和赞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地区水上交通的繁忙景象,以及人们对这种景象的惊叹,诗中通过“蜀麻吴盐”的贸易往来,展现了古代水上交通的繁荣,万斛之舟行若风”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快速和航行的顺畅,而“天公作事岂容料”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法预料,但正是这种不可预料性,使得“南人惊旷绝”,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奇和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夔州水上交通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古代水上贸易的繁忙和人们对此的惊叹,诗中通过“蜀麻吴盐”的贸易往来,不仅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繁荣,也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万斛之舟行若风”的描绘,则生动地展现了船只的快速和航行的顺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动感冲击,而“天公作事岂容料”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法预料,这种敬畏和无法预料性,使得“南人惊旷绝”,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奇和赞叹,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期间所作,夔州地处长江三峡地区,水上交通发达,是古代水上贸易的重要枢纽,杜甫在夔州期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经济发展都有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这首诗就是他在观察夔州水上交通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古代水上交通的繁荣和人们对此的惊叹之情的深刻描绘,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赞叹,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