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东绢堪图此,归伴蒲团挂北窗。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释敬安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苔痕随意绿,云影自闲妍。

雨洗青山净,风吹白日圆。

恨无东绢堪图此,归伴蒲团挂北窗。

作者简介

释敬安(1851-1912),俗名黄读山,字福馀,号寄禅,湖南湘潭人,他是晚清著名的诗僧,与虚云、太虚、谛闲等并称为“清末四大高僧”,释敬安一生精研佛学,同时擅长诗文,其作品多抒发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深爱着这块小小的石头,它天然形成,玲珑可爱,苔藓随意地生长,使其绿意盎然;云影悠闲地映照,更添几分美丽,雨水洗净了青山,使其更加清新;风吹动着太阳,使其显得圆润而明亮,遗憾的是,我没有东晋顾恺之那样的绘画才能,来描绘这眼前的美景,我只能带着这份遗憾,回到屋内,坐在北窗下的蒲团上,心中挂念着这片美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块自然形成的石头及其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一拳石”象征着自然界的微小而美好的事物,“苔痕”、“云影”等则进一步烘托出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恨无东绢堪图此”表达了自己无法将美景留存的遗憾,最终以“归伴蒲团挂北窗”作为心灵的归宿,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对一拳石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恨无东绢堪图此”的遗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向往,诗人以“归伴蒲团挂北窗”作为结尾,既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也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释敬安的山居生活期间,作为一位诗僧,释敬安常常在山林间寻找灵感,以自然为友,以诗为伴,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山居生活中,被一块自然形成的石头所吸引,进而引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热爱,诗人以拳石为起点,逐步展开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最终将情感升华到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上,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与高超的诗文造诣。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