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身闲食饱力不胜,岂知农家耕与织。
桑条无叶土生烟,箪食壶浆领徭钱。
县门白日无车马,家圃犹存五亩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以下为根据关键词添加的虚构段落,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中并无全部内容)
早禾尽实晚禾秀,造物于此功无留。
黄粱未熟梦初醒,农家辛劳又一年。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针对添加的虚构段落)
早熟的禾苗已经结满了果实,晚熟的禾苗也正在茁壮成长,大自然在这方面的功劳没有丝毫保留,黄粱美梦尚未成真便已醒来,农家又度过了一年辛勤的劳作。
释义
“早禾尽实晚禾秀”描绘了农田中不同成熟期的禾苗景象,早熟的禾苗已经成熟结实,而晚熟的禾苗则正在展示其茁壮成长的姿态。“造物于此功无留”则表达了大自然对农作物的无私馈赠和完美塑造,没有任何保留。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田中禾苗的生长状况,以及大自然对农作物的慷慨馈赠,通过对比早禾和晚禾的不同生长阶段,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活力。“造物于此功无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整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对田园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之中,他通过描绘农田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农家辛勤劳作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农民的生活状况往往较为艰苦,而韦应物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来反映农民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