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乃奔走奉神祠,神盍经营足民食。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祈雨

唐·李约

赤日炎炎如火烧,

田畴龟裂望云霄。

民乃奔走奉神祠,

神盍经营足民食。

作者简介

李约,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在博,一作存博,润州(今江苏镇江)丹徒人,出身世家大族,为唐宗室之后,曾任太子宾客、尚书右丞等职,李约工诗文,善书画,尤精琴艺,有文名于世,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诗数首,散见于《全唐诗》等集中。

译文

烈日如火般炽热,仿佛要将大地烤焦,

田野间的土地因干旱而裂开,农民们仰望天空,期盼着云雨的到来。

百姓们纷纷奔走,前往神祠祈求神灵降雨,

神灵啊,您何不施展神力,让百姓的粮食充足,免受饥饿之苦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干旱之年,面对土地龟裂、作物枯萎的惨状,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神灵,希望神灵能够赐予雨水,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情景,诗中“赤日炎炎如火烧”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田畴龟裂望云霄”则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民乃奔走奉神祠”反映了农民在绝望中的求助行为,“神盍经营足民食”则是对神灵的一种期盼和质问,希望神灵能够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无助,以及他们对神灵的虔诚祈求,诗中“赤日炎炎如火烧”与“田畴龟裂望云霄”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和农民对雨水的迫切需求,而“民乃奔走奉神祠”与“神盍经营足民食”两句,则表达了农民对神灵的信仰和期盼,同时也隐含了对神灵的一种质问和诉求,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某次严重的干旱灾害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约作为一位关心民生、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神灵解救百姓的期盼,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和无奈,以及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依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