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刘长卿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春光冉冉归何处,长恨年年送行客。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卒于唐德宗贞元年间,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飘流之感,情调悲凉,词旨凄婉,他的诗歌在唐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与钱起、郎士元齐名,时称“钱刘”。
译文
杏花刚刚绽放却又忽然凋落,桃李又怎能询问今日与昨日的变迁呢?春光慢慢地消逝,它究竟归向何方?我常常怨恨,为何每年都要送别那些远行的旅人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杏花短暂的花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杏花初开即落,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无常,而桃李则无法追问今昔的变化,暗示着自然界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人进一步感叹春光的消逝,以及每年都要面对离别的无奈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杏花始开忽落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杏花始开忽已落”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又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而“桃李安能问今昨”一句,则通过桃李的拟人化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人生的不可捉摸,后两句“春光冉冉归何处,长恨年年送行客”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光消逝和离别之苦的深深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长卿在贬谪期间所作,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更加深刻,杏花初开即落的景象,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想起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那些曾经与他相伴却又离他而去的人和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深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