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春寂

朝代:唐代

作者:雍陶

空庭无人风自扫,

风定时闻有啼鸟。

花落花开春自去,

日长日短愁难老。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其中不乏佳作,但传世不多,他的诗风清新质朴,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于表现静谧、孤寂的意境。

译文

空旷的庭院里空无一人,风儿自行吹扫着落叶尘埃;

风停下来的时候,偶尔能听到几声鸟儿的啼鸣。

花儿开了又落,春天自行来去;

日子或长或短,心中的愁绪却难以消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空寂无人的庭院,以及风中偶尔传来的鸟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前两句“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后两句“花落花开春自去,日长日短愁难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愁绪难解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空庭无人”开篇,直接点出了环境的孤寂与冷清,接着用“风自扫”和“有啼鸟”两个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后两句则通过“花落花开”和“日长日短”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愁绪的难以消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雍陶在某个春日里,独自漫步于空旷的庭院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时光的流逝,从而触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愁绪,这种孤寂与愁绪,或许与诗人当时的处境或心境有关,但具体的原因已无从考证,不过,正是这种模糊而深邃的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广泛的解读空间和艺术魅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