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

窗外竹声风送雨,案头灯影夜分袍。

闲居自适心常足,老境无求梦亦安。

幸有故人相慰藉,一樽清酒共盘桓。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庆幸自己从繁重的公文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再受那些苦累束缚;对于文字学问,何不放开手脚尽情探讨研究呢?窗外风吹竹叶声声作响,似乎还夹杂着雨声,案头的灯光映照着深夜仍在批改的文稿,闲居在家,自得其乐,心中常感满足;步入老年,别无所求,连梦境都显得安稳平和,幸好还有老朋友相互慰藉,我们可以一同品着清酒,悠闲地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释义

“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摆脱公务束缚、得以自由探讨学问的庆幸与喜悦,簿书,指官府文书,常用来比喻繁琐的公务;幸免,指侥幸得以避免;苦束缚,形容被公务紧紧束缚的痛苦;文字,这里泛指学问、文学;恣探讨,指尽情、无拘无束地探讨研究。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闲居时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安逸与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热爱,首联“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摆脱公务束缚的庆幸和对学问探讨的热爱,颔联“窗外竹声风送雨,案头灯影夜分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夜晚工作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闲居生活的宁静与充实,颈联“闲居自适心常足,老境无求梦亦安”则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老年生活的平和态度,尾联“幸有故人相慰藉,一樽清酒共盘桓”以与老友相聚的温馨场景收尾,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惬意。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与波折,晚年时他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安逸与自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老年生活的平和态度,在诗中,诗人以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