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

林间数语惊幽鸟,竹里孤灯照静庭。

月上小窗风露冷,云开远岫晓烟轻。

山居清景谁能识,唯有幽人得此行。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睡魔在这里无法施展它的魔力,我躺在屋檐下,正对着那横亘的青翠山峦,林间的几声低语惊动了幽静的鸟儿,竹林中一盏孤灯照亮了寂静的庭院,月光透过小窗,带来阵阵风露的寒意,云开雾散,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轻烟缭绕,这山居的清幽景色谁能懂得欣赏呢?只有我这幽居之人才有幸领略到这番美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在山居环境中,连睡魔都无法侵扰其内心的宁静,只能静静地躺在屋檐下,欣赏那横亘的青山,颔联和颈联通过“林间数语惊幽鸟”、“竹里孤灯照静庭”以及“月上小窗风露冷”、“云开远岫晓烟轻”等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尾联“山居清景谁能识,唯有幽人得此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更有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山居之中。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山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夜晚,躺在屋檐下,望着那横亘的青山,心中涌起一股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能体会到他作为一位僧人的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