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向暖浑宜裌,抛掷残绵傍砌楹。的解释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乍暖》,全诗原文如下:

乍暖

宋 刘克庄

轻寒轻暖斗时节,万物因春得笔描。

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绽雨还飘。

春风向暖浑宜裌,抛掷残绵傍砌楹。

一雨如酥一雨瘠,半开桃李不禁娇。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作品丰富,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在宋人里首屈一指,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且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天气在轻微的寒冷与温暖之间交替,正是万物因春天的到来而得以被生动描绘的时候,燕子刚刚归来,风还不稳定,桃花想要绽放,但雨还在飘洒,春风向着温暖的方向吹拂,此时最适合穿着夹衣(裌衣,指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但中间填充不如棉衣厚实),于是人们将不再需要的残旧棉衣丢弃在台阶和柱子旁边,春雨有时像酥油一样滋润,有时却贫瘠无泽,那些半开的桃花和李花在这样的天气里显得格外娇嫩,难以承受。

释义

本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气候多变、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燕子归来、桃花待放、人们更换衣物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借春雨的“如酥”与“瘠”对比,暗示了自然界中既有滋养也有挑战,万物需经历考验方能茁壮成长。

赏析

刘克庄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早春的微妙变化,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寓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春风向暖浑宜裌,抛掷残绵傍砌楹”一句,不仅描绘了人们根据天气变化更换衣物的场景,也象征着旧事物的淘汰与新生活的开始,富有哲理意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彼时他虽仕途不顺,但对生活依然充满热爱与观察,春天作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往往能激发诗人对生命、自然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刘克庄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变迁的感慨与哲思,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物更新,人们亦应顺应时势,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变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