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宋·陈造
旱魃为妖欲请祈,我今一官非劝农。
为民闵雨常颙颙,恨不身亲九垄中。
云气微茫霁色开,风驱急雨过江来。
欢声雷动震百里,一洗烦襟万虑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造,字唐卿,江苏高邮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生活在南宋中期,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造诣颇深,以诗文名世,陈造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旱魃作祟,百姓受灾,我本非主管农业的官员,却常常为百姓因干旱而忧虑重重,我恨不得亲自到田间地头,与百姓一同劳作,期盼甘霖降临,终于,云气微茫之后天空放晴,风驱着急雨从江面掠过,百姓们欢声雷动,响彻百里,这场雨洗去了我心中的烦恼和忧虑。
释义
旱魃为妖:指干旱灾害严重,如同妖魔作祟。
劝农:古代官员的职责之一,负责督促农业生产。
闵雨:忧虑干旱,期盼降雨。
颙颙:形容忧愁的样子。
九垄:泛指田野。
欢声雷动:形容人们欢呼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响亮。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对比干旱时的忧虑和降雨后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首联点明诗人虽非劝农之官,却心系百姓,忧虑干旱;颔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忧虑之情,恨不得亲自到田间地头与百姓一同劳作;颈联笔锋一转,描绘了云气微茫、急雨过江的壮观景象;尾联则以“欢声雷动”和“一洗烦襟万虑灰”表达了诗人对降雨的喜悦和对百姓生活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陈造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对百姓的疾苦深感忧虑,在一次干旱灾害中,他目睹了百姓因缺水而遭受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同情,当终于迎来一场及时雨时,他激动不已,写下了这首《喜雨》诗,以表达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