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数点初蔌蔌,势压黄昏成霡霂。的释义

诗词原文

春雨

唐·李咸用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榆荚飘寒食,桃花照暝霞。

朝来数点初蔌蔌,势压黄昏成霡霂。

细滴轻埃尽,低回意气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咸用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卓老,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因避乱寓居庐山等地,工诗,风格近贾岛、姚合,有《李咸用集》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广袤的天地间,南与北的道路笔直却难以和谐统一,榆荚在寒食时节飘落,桃花在黄昏时分映照晚霞,清晨时分,几点细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到了黄昏时分,雨势增大,变成了连绵不断的霡霂雨,细雨将尘埃洗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雨后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释义

朝来数点初蔌蔌:清晨时分,几点细雨开始轻轻地落下,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

势压黄昏成霡霂:到了黄昏时分,雨势逐渐增大,变成了连绵不断的霡霂雨(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从清晨到黄昏的变化过程,以及雨后带来的清新景象,首联“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暗示了人生的不易和道路的曲折,颔联“榆荚飘寒食,桃花照暝霞”则通过榆荚飘落和桃花映照晚霞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颈联“朝来数点初蔌蔌,势压黄昏成霡霂”是诗中的精华所在,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雨从稀疏到密集的变化过程,尾联“细滴轻埃尽,低回意气佳”则总结了春雨带来的清新景象和人们雨后的愉悦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春雨的观察和描绘十分细腻,可能是在某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诗人独自漫步于雨中,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清新和宁静,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中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某种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春雨的变化和雨后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不易和道路的曲折,以及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坚韧和乐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