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故家
宋·陆游
故家人物久荒凉,政为诗书种不长。
门巷萧条长绿苔,庭前秋菊自芬芳。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金兵南侵、南宋偏安等动荡时期,其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他的诗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译文
旧日家族中的人物早已逝去,家族因缺乏传承诗书的后代而日渐衰落,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异常萧条,但庭院前的秋菊却依然独自绽放,散发着芬芳。
释义
“故家人物久荒凉”意指往昔显赫的家族成员已不在,家族逐渐衰败;“政为诗书种不长”则暗示家族未能很好地传承诗书文化,导致后代缺乏文化底蕴,家族难以维持昔日的辉煌。“门巷萧条长绿苔”描绘了家族宅院的荒凉景象,“庭前秋菊自芬芳”则以秋菊的坚韧自洁,象征家族中仍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家(旧家)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前两句直接点出家族因缺乏文化传承而衰败的现状,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秋菊的独自芬芳,既是对家族中仍有高洁之士的赞美,也是对家族衰败现状的无奈叹息,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分裂,外敌侵扰,他个人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家族的兴衰,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面对家族旧宅的荒凉景象,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故家的衰败,陆游不仅表达了对家族命运的忧虑,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在陆游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