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纖又复蔽朝光。的解释

诗词原文

春阴

宋·陈与义

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纖又复蔽朝光。

连朝接夕阴霾作,寒入肌骨泥杀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后期作品则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雄浑悲凉,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陈与义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善于把唐人诗句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浑然无迹,如己出之,故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

译文

好不容易盼得一个晴天,仅仅半天的时间,太阳又躲进云层里去了,那连绵不断的阴雨,即刻又遮暗了清晨的阳光,连续几个白天和夜晚,天色都是阴沉沉的,寒气侵入人的肌骨,冷得使人难以忍受。

释义

“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纖又复蔽朝光。”描述了天气短暂放晴后,很快又被云层遮蔽的情景。“连朝接夕阴霾作,寒入肌骨泥杀人。”则进一步描绘了连续多日的阴霾天气,让人感到寒冷刺骨,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以春阴为题,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才得新晴半日强”,以“才得”和“半日强”两个词,突出了晴天短暂而珍贵的特点,次句“廉纖又复蔽朝光”,用“又复”一词,强调了天气变化的频繁和无常,后两句“连朝接夕阴霾作,寒入肌骨泥杀人”,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阴霾天气的严寒和持久,使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生活的某个时期,当时他可能正处于一种较为压抑或困顿的境地,通过对春阴天气的描绘,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以及他们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陈与义的《春阴》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