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意狂轻节物,祇令流转谩成嗟。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今昔何迁次,新秋此夜归。

云物俱鲜好,江天极澄霁。

少日意狂轻节物,祇令流转谩成嗟。

作者及朝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751年)进士,曾任蓝田尉、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钱起与韩翃、李端、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他的诗多送别酬赠之作,擅写五言律诗,题材较窄,然技巧纯熟,风格清丽秀逸,部分作品确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

作者简介

钱起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便以诗文知名,他的诗歌深受当时文坛的赞誉,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钱起在仕途上也颇为顺利,曾任中书舍人,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湘江的斑竹枝上,鹧鸪鸟振翅高飞。

如今我为何迁徙至此,又在这新秋的夜晚归来?

眼前的云物都如此鲜丽美好,江天也极为澄澈晴朗。

年少时我轻狂不羁,不珍惜时光与节令,如今只落得四处漂泊,空自叹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轻狂岁月的反思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诗中“斑竹枝”和“鹧鸪飞”是湘江特有的景象,象征着诗人的漂泊与流离。“少日意狂轻节物”一句,揭示了诗人年轻时的不羁与放纵,而“祇令流转谩成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行为的悔恨和对现状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和颔联通过湘江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美好景色,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将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融入其中,使全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钱起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湘江的自然景色,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轻狂与不羁,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后果,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背景下,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