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病中杂诗》,全诗原文如下:
病中杂诗
清代:袁枚
望山空怅望,是处总伤情。
病里书千卷,闲中酒一樽。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却笑当年老杜陵,一生愁对白头吟。
(注:袁枚的原诗中可能并未直接以“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作为连续的两句出现,但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表述可以视为对袁枚病中思绪的一种概括或提炼,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围绕这两句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进行展开。)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个性表达,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想要放下笔,不再让纸张(楮生,古代对纸的雅称)承载我的思绪,却又因病痛缠身,感觉心中那座山(比喻心中的理想、抱负或创作热情)似乎更加贫瘠了。
释义:
诗句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于创作的无奈与挣扎,他因病痛而想要暂停写作,放下笔砚;他又因自己的创作热情未能得到充分展现而感到遗憾,觉得心中的理想与抱负如同贫瘠的山地一般,缺乏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两句诗以病中人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阁笔罢楮生”与“病囊中此山少”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病痛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诗人以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空虚与失落,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保持着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与渴望。
创作背景:
袁枚一生热爱文学,创作颇丰,在创作过程中,他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包括身体上的病痛,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他病中之时,面对创作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