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行

唐·皎然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世间谩有千峰秀,争似孤云出岫心。

作者及朝代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信仰佛教,曾居嵩山、庐山等地,后隐居吴兴东溪妙喜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诗作多写山水田园、佛教禅理等题材,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之一。

作者简介

皎然一生崇佛好茶,与茶圣陆羽交往甚密,常品茶论诗,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禅意和淡泊之情,深受后人喜爱,皎然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佛教信仰和禅宗思想,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进入山中时,我已经穿过了层层云雾;走出山时,我必定会再次经过那松树和山崖的根部,世间虽然有无数秀丽的山峰,但哪里比得上孤云从山谷中悠然飘出的那份自在与超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入山、出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前两句“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以具体的行动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山行的艰辛与乐趣,后两句“世间谩有千峰秀,争似孤云出岫心”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孤云出岫的自在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行图景,诗人通过入山、出山的经历,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神奇,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景象,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起经历了山行的艰辛与乐趣,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将孤云出岫的自在与超脱与世间千峰秀相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皎然隐居期间,他在山中修行、品茶、作诗,与自然融为一体,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通过这首诗,皎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气质和人生追求,在唐代诗坛上,皎然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禅意和淡泊之情而独树一帜,这首诗正是他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