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书怀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顾怜文力孱非敌,剩欲追摹忽已逋。
岁月如流人易老,江山信美路难途。
空怀壮志无由遂,却羡闲云得自如。
独坐小窗风露下,心随明月到天隅。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是晚清诗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回顾自己的文学才能,自觉薄弱难以与古人抗衡,想要努力追摹前人的佳作,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人容易衰老,虽然江山美景令人陶醉,但前行的道路却充满艰难,空有壮志却无从实现,反而羡慕那悠闲的云朵能够自在飘荡,独自坐在小窗前,沐浴在风露之中,心绪随着明月飘向遥远的天边。
释义
顾怜文力孱非敌:作者自谦自己的文学才能不足,难以与古人相比。
剩欲追摹忽已逋:想要努力追摹古人的佳作,但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
岁月如流人易老: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人容易衰老。
江山信美路难途:虽然江山美景令人陶醉,但前行的道路却充满艰难。
空怀壮志无由遂:空有壮志却无从实现。
却羡闲云得自如:羡慕悠闲的云朵能够自在飘荡。
独坐小窗风露下:独自坐在小窗前,沐浴在风露之中。
心随明月到天隅:心绪随着明月飘向遥远的天边。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晚年书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文学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首联自谦文学才能不足,难以与古人抗衡,同时流露出对古人佳作的仰慕之情,颔联感叹岁月流逝之快,人容易衰老,同时指出江山美景虽好,但前行的道路却充满艰难,颈联则表达了作者空有壮志却无从实现的无奈,以及羡慕悠闲云朵的自在飘荡,尾联以独坐小窗、心随明月为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向远方的意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遵宪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遵宪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作为一位外交家,他长期在国外任职,对西方文化和思想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了解,这些经历使得黄遵宪在晚年时期对人生、文学和理想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