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水吟
唐·杜荀鹤
其谁为我谈名姓,车辙勤公野水滨。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灯如漆照秋坟。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未得显达,晚年投奔梁王朱全忠,曾任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等职,但终因不满朱温为人而弃官归隐。
译文
有谁愿意为我谈论起我的名字和身世呢?我频繁地驱车来到这荒野水边的地方,夕阳西下,松林小径上寂静无人,显得格外冷清;而那秋夜里的坟茔边,鬼火如漆,映照出一片阴森恐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荒野水边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其谁为我谈名姓”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次句“车辙勤公野水滨”则通过描述自己频繁地驱车来到荒野水边,暗示了诗人为了寻求知音或理解而付出的努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松林和秋夜里的坟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孤寂,从而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艺术手法,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他频繁地驱车来到荒野水边的实际行动,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中的“落日”、“松径”、“鬼灯”等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既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冷酷,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期间,当时他虽曾一度投奔梁王朱全忠并担任过官职,但终因不满朱温为人而弃官归隐,在隐居期间,他深感世态炎凉、知音难觅,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诗中的“野水滨”等意象也可能与诗人隐居期间的生活环境有关,它们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