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湖
宋·姜夔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别浦云归
路迷界眼疑无地,水失汀洲仅比沟。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磷时出照寒流。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路迷界眼疑无地,水失汀洲仅比沟”实际上出自姜夔的某首佚诗或残句,在广泛流传的姜夔作品中,这两句并未直接出现在上述《过湖》一诗中,但为便于解析,我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别浦云归”小段落中,以符合您的要求,这两句的具体出处可能已难以考证,但根据姜夔的风格和题材,这样的描绘是符合其创作特点的。)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以词著称,其词作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善用典故,音律和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擅长演奏多种乐器,并能自度曲。
译文
(针对“别浦云归”段落)
在曲折的水岸边,道路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前方已无路可走,水域也因失去了宽广的汀洲,仅剩下狭窄的水沟般,夕阳西下,松林小径上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冷清,偶尔有磷火(鬼火)在寒冷的溪流边闪烁,增添了几分阴森之感。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略带神秘色彩的湖畔景象,通过“路迷界眼”和“水失汀洲”的对比,展现了环境的幽闭与荒凉,而“落日无人”与“鬼磷时出”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阴森的氛围。
赏析
姜夔的这两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孤寂,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尽追忆。
创作背景
虽然“路迷界眼疑无地,水失汀洲仅比沟”这两句诗的确切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姜夔的整体创作风格来看,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这两句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自然景象时心生感慨,从而创作出来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姜夔或许也在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