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越
唐·灵澈
吾家旧筑炉峰宅,岂不怀归困转蓬。
身逐孤舟任来往,心随明月到江东。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灵澈,灵澈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如刘长卿、韦应物等,其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广受赞誉。
作者简介
灵澈一生以诗僧身份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世俗情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家曾在炉峰山下筑有旧宅,我怎能不怀念归乡之情,却如同困顿的飞蓬般漂泊不定,我身随孤舟任意往来漂泊,但我的心却随着明月回到了江东的家乡。
释义
“吾家旧筑炉峰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岂不怀归困转蓬”则通过比喻自己如同困顿的飞蓬,无法自主,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困境和无奈;“身逐孤舟任来往”描绘了诗人身随孤舟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心随明月到江东”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时刻向往着家乡江东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奈漂泊的困境,首句“吾家旧筑炉峰宅”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家乡所在,为全诗奠定了怀乡的情感基调,次句“岂不怀归困转蓬”通过比喻手法,将诗人漂泊无依的困境形象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身逐孤舟任来往,心随明月到江东”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身与心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表现出来,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又表现了诗人无法归乡的无奈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灵澈在游历四方、漂泊无定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奈漂泊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也可以体会到他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情感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