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过眼还收去,恰似凭栏立久时。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变体(含关键词句)

海天东望景苍茫,烟云过眼还收去。

灯火星河夜未央,恰似凭栏立久时。

(注:此变体为根据原诗意境及关键词“烟云过眼还收去,恰似凭栏立久时”创作的想象性重构,非白居易原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以原诗《江楼夕望招客》为基础进行翻译,变体部分因非原句,故不单独翻译)

面向大海向东远望,视野开阔苍茫一片,山势连绵不断,河流宽广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夏夜里,月光照在沙滩上,犹如秋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这里要清凉得多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诗中通过“海天东望”、“山势川形”、“灯火万家”、“星河一道”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邀请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楼夕望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而“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意图,既是对友人的邀请,也是对清凉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较为抑郁,在一次傍晚时分,他登上江楼远眺,眼前的美景让他暂时忘却了烦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特点,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