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客中九日

宋·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秋色对茅堂。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世方。

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灿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灿,字晦叔,号晦岩,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他的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情感真挚,风格沉郁。

译文

细雨蒙蒙,天色渐暗,接近黄昏时分,我面对着湖边的秋色和简陋的茅屋,战乱纷扰,我已失去了耕田种桑的生计,病愈之后也不再谈论救世良方,小栏杆边的花儿虽然丛生,却迟迟不肯散发香气,身在异乡的我,也忘记了今天是重阳节,近年来,饮酒的兴趣衰减,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句的豪情还依旧不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湖边的景色和个人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生计的忧虑、对时局的无奈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两句,以花喻人,借花之未香暗喻自己身处异乡、心情抑郁,连重阳佳节都无心庆祝。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联以细雨、夕阳、秋色、茅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直接抒发了战乱带来的生计困难和病后心境的变化,透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哀愁,颈联“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以花喻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心情抑郁的复杂情感,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饮酒兴趣的衰减和对高吟诗句的执着,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王灿身处异乡,面对战乱带来的生计困难和身心疲惫,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哀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个人境遇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