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余韵
宋·陆游
九十日春余十日,庭阴已作夏扶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小轩窗。
池水渐深荷叶大,山光初霁鸟声长。
春光虽去情犹在,且把诗心付酒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春天九十天里还剩最后十天,庭院中的树荫已经呈现出夏日繁茂的景象,高大的槐树和柳树间,新蝉开始鸣叫,和煦的南风轻轻吹进了小屋的窗户,池塘的水渐渐变深,荷叶也越长越大,雨后初晴,山间的鸟鸣声悠长,虽然春光已经逝去,但我的情感依然留存,姑且将这份诗意寄托在酒杯之中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夏日初现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留恋,诗中“九十日春余十日”直接点题,说明春天即将结束,“庭阴已作夏扶疏”则通过庭院的树荫变化,暗示了季节的更迭。
赏析
陆游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色,通过“绿槐高柳咽新蝉”、“池水渐深荷叶大”等生动描绘,展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与美丽,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光逝去的惋惜和对夏日来临的接受,以及对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最后一句“春光虽去情犹在,且把诗心付酒觞”更是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虽然心怀壮志,却难以施展抱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末夏初的日子,陆游在家中观察到自然景色的变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还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