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回首林园重摇落,岸巾风月且须臾。
秋来处处堪悲事,不独江枫似旧吴。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明末,历经明清鼎革之乱,仕途坎坷,多次因冤案入狱,但其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文皆有所长,尤以诗名世,与施闰章齐名,并称“南施北宋”,宋琬的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多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之感。
译文
回望那片园林,树木已重重凋落,我披散着头巾,在风月之下享受这短暂的宁静时光,秋天到来,处处都是令人悲伤的景象,不仅仅是在这里,就像当年旧吴之地的江枫一样,也承载着无尽的哀愁。
释义
“回首林园重摇落”描绘了诗人回望园林时,看到树木因季节变换而大量落叶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岸巾风月且须臾”中,“岸巾”指披散着头巾,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但又略带无奈的态度,而“风月且须臾”则暗示这种宁静美好的时光是短暂且易逝的。“秋来处处堪悲事”直接点出秋天的悲凉氛围,指出秋天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界的萧瑟,更是人心的凄凉。“不独江枫似旧吴”则通过对比,将个人的感受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域与历史背景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事已非的深深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林园摇落、风月须臾等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回首”二字,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隐含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而“岸巾风月且须臾”一句,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豁达与自我慰藉,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宋琬诗歌沉郁顿挫、情感真挚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宋琬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社会动荡时期,个人命运多舛,多次因政治原因入狱,身心备受摧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所作,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受,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慰藉的积极态度,展现了宋琬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坚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