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刘禹锡
青青但保庭前竹,渺渺不悲江上枫。
独坐幽篁听松韵,闲观云卷待霞红。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为解答本题而构思。)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一生著作丰富,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诗歌创作独具特色,擅长寓言讽喻,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刚健清新,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积极参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屈不挠,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庭前的竹子依旧青翠欲滴,无需担忧;江边的枫叶随风飘落,也不觉悲伤,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聆听松涛的声音,悠闲地观看云彩聚散,等待晚霞染红天际。
释义
“青青但保庭前竹”描绘了诗人居所前竹子的生机勃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渺渺不悲江上枫”则借江上落叶的飘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不因外界变化而轻易动容,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处的闲适与超脱,听松观云,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时光。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庭前竹与江上枫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竹子与枫叶的对比,既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若将其置于唐代刘禹锡的生活背景中,可以想象这是在他多次遭贬、仕途不顺之时,于闲居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产物,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以诗酒自娱,抒发胸中块垒,此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