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趣堂到蓬荟深,主人何惜费千金。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游得趣堂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得趣堂前花满蹊,蓬荟深处鸟声啼。

主人何惜费千金,只为风光醉似泥。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在得趣堂前,鲜花开满了小路,蓬荟的深处传来阵阵鸟鸣,主人毫不吝惜花费千金,只为能在这如痴如醉的美景中沉醉。

释义

“得趣堂前花满蹊”描述了得趣堂前繁花似锦,小路两旁都是盛开的花朵。“蓬荟深处鸟声啼”则描绘了蓬荟丛中鸟鸣声声,生机盎然的景象。“主人何惜费千金”表达了主人为了营造这样的美景,不惜花费重金。“只为风光醉似泥”则点明了主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这如诗如画的风光中沉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得趣堂及其周围的美景,以及主人对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前两句通过“花满蹊”和“鸟声啼”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得趣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则通过“何惜费千金”和“只为风光醉似泥”的表述,展现了主人对美景的痴迷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和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袁枚在游览得趣堂时所作,得趣堂可能是当时的一处名胜或私家园林,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袁枚的注意,袁枚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和描绘的诗人,对得趣堂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雅士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追求,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