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
唐·白居易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琼浆满酌酬佳客,碧酒盈杯劝醉郎。
好物坚牢世那有,莫嗔采掇付厨人。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官僚腐败,受到广泛重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它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凤髓龙肝般的美味值得品尝,我将琼浆满斟酬谢佳客,用碧酒盈杯劝醉酒郎,但世间哪有如此坚牢的好物,不要责怪采摘的人将它交给厨师烹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展现了荔枝的珍贵与美味,诗人用“红纱帐”、“碧玉盘”、“锦囊”等词语形容荔枝的色泽与摆放,又用“琼浆玉液”、“凤髓龙肝”等比喻其美味,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诗人也意识到世间好物难以长久,因此劝诫人们不要责怪采摘荔枝的人将其交给厨师烹制,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珍贵与美味,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荔枝的色、香、味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闻到、尝到荔枝的美味,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坎坷,生活并不如意,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哲理,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