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祇合便终焉,底用心劳学计然。的解释

诗词原文

归隐

宋·陆游

此山祇合便终焉,底用心劳学计然。

身外功名空自误,眼前穷达付流年。

闲来采药寻幽径,兴至吟诗上小船。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茫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这座山只适合我终老于此,何必费心去学习经商致富之道(计然,春秋时期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之道),身外的功名不过是空自耽误,眼前的穷困或显达就任凭岁月流逝吧,闲暇时我会去山间小径采药,兴致来时便吟诗乘舟泛游,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人间的万般事务终归都是茫然无解的。

释义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此山祇合便终焉”直接点明归隐之志,“底用心劳学计然”则是对追求物质财富的否定。“身外功名空自误”进一步强调了对功名的看淡,“眼前穷达付流年”则是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接受,后两句通过描绘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怀,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颔联则通过对比与反问,深化了对功名的否定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颈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隐生活的美好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尾联则以哲理的口吻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归隐生活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壮志难酬,心灰意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陆游选择了归隐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也可以体会到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