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往自兹宁可计,要须留句当题名。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留题兴福寺僧舍

唐·苏舜钦

幽光炯炯青莲界,入眼平生未曾见。

岩腹喷泉珠散漫,水犀照影角峥嵘。

古坛香绕梅花外,新阁阴生竹影清。

还往自兹宁可计,要须留句当题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舜钦(1008年—1048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散文家,他早年豪迈不羁,曾得到范仲淹的赏识和推荐,但仕途不顺,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苏舜钦的诗文风格豪迈奔放,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译文

兴福寺内佛光幽微而明亮,如同青莲世界一般,这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景象,岩石腹部喷出的泉水如同散落的珍珠,水面上倒映着犀牛角般峥嵘的影像,古老的祭坛周围梅花香气缭绕,新建的楼阁在竹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幽,从今以后,我往来此地已无法计算次数,但一定要留下诗句,当作题名以作纪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兴福寺的幽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和留恋之情,首联写佛光幽微明亮,如同青莲世界;颔联写泉水喷涌、水影峥嵘;颈联写古坛梅香、新阁竹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留恋和要留下诗句作为纪念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福寺的幽静美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喜悦,首联以“幽光炯炯青莲界”开篇,点明了兴福寺的佛光幽微明亮,如同青莲世界一般,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如泉水喷涌、水影峥嵘、古坛梅香、新阁竹影等,进一步渲染了兴福寺的幽静和美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留恋和要留下诗句作为纪念的决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舜钦在游览兴福寺时所作,兴福寺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苏舜钦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幽静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作纪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兴福寺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舜钦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对内心宁静和喜悦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