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直
唐·白居易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暂为时清掌边钥,却来夜直上金銮。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思量事,斜阳又过西墙。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独自坐在黄昏时分,谁是我的伴侣呢?只有紫薇花对着我这个紫微郎(唐代中书舍人的别称),暂时因为时局清明而掌管着边疆的钥匙(比喻重要的职责),然后又回来在夜晚值班于金銮殿(皇宫内的重要宫殿),在丝纶阁(中书省的别称)下,文章写作的氛围静谧,钟鼓楼中的刻漏(古代计时器)声音悠长,我独自坐着思考事情,斜阳已经悄悄越过西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宫中值夜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诗中通过“紫薇花对紫微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孤独而高洁的内心世界。“暂为时清掌边钥,却来夜直上金銮”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自豪和责任感,也透露出他对宫廷生活的某种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宫廷值夜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坐黄昏、面对紫薇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通过“暂为时清掌边钥,却来夜直上金銮”等句,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在朝中任职期间,当时,唐朝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白居易作为朝中重臣,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关注,他在宫中值夜班时,面对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紫薇花,不禁产生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写下了这首《宿直》,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注和责任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宫廷生活的某种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