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萧萧乔木风,问君胡乐此安穷。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穷巷秋风

唐·卢延让

门径萧萧乔木风,问君胡乐此安穷。

前村清景何人占,绝顶新凉几夜同。

露下灯前花似雪,雨余林外竹如烟。

闲居兴味谁能识,吟绕空庭月又圆。

作者简介

卢延让,字子贻,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卒于后梁太祖乾化三年(913年),他一生经历了晚唐到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曾任后梁太祖的翰林学士,卢延让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其作品在后世颇受赞誉。

译文

门前的小径上,高大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我问你为何能在这贫穷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前村的清幽景色被谁所占据?山顶上的凉爽之夜又曾与谁共度?灯光下,露水滋润的花朵如同雪花般洁白;雨后,林外的竹子仿佛笼罩在轻烟之中,这闲居的情趣谁能理解?我独自在空旷的庭院中吟咏,直到月亮又圆了起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门径萧萧乔木风”一句,既描绘了秋风的萧瑟,又暗示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问君胡乐此安穷”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得其乐的心态。

赏析

卢延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萧萧乔木风”、“清景”、“新凉”、“花似雪”、“竹如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美丽的隐居环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人通过“问君胡乐此安穷”的设问,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和自得其乐的心态,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卢延让生活在晚唐到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延让选择了隐居生活,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这首诗也反映了卢延让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