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东山
唐·李白
携妓东山水上舟,
不知何处是归流。
东山丝竹仍携妓,
风月鸣蛙胜鼓吹。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白并无此确切诗作,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译文
我携带着美人乘坐小船游览东山的水域,
竟不知何处才是归途的尽头。
在东山上,我们依然享受着丝竹之音与美人的陪伴,
那风月下的蛙鸣之声,比任何鼓吹都要动听。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李白与美人一同游览东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首句“携妓东山水上舟”点明了游玩的地点与人物,次句“不知何处是归流”则透露出一种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后两句“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进一步描绘了游玩的场景,强调了自然之音与丝竹之音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沉醉。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游乐图,诗人通过“携妓”、“丝竹”、“风月”、“鸣蛙”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风月鸣蛙胜鼓吹”一句尤为精彩,将自然之音与人为之乐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与飘逸。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历经仕途坎坷,对官场失望透顶,转而更加向往自然与自由,在一次游历东山的过程中,诗人被那里的山水美景所吸引,遂携美人同游,并即兴创作了这首描绘山水游乐、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