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草树葱茏山有衣,稻秧刺水绿生漪。
桃源只在镜湖上,中有渔舟信所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作品中。
译文:
草木葱茏茂盛,山峦仿佛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稻田里的秧苗插入水中,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那如诗如画的桃源仙境,原来就坐落在镜湖之上,湖中还有悠然自得的渔船,随着心意所至而飘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宁静,首句“草树葱茏山有衣”通过“葱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草木茂盛的景象,而“山有衣”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峦比作人,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林的绿意盎然,次句“稻秧刺水绿生漪”则通过“刺水”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秧苗插入水中的情景,而“绿生漪”则形象地描绘了稻田中泛起的绿色涟漪,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则通过“桃源”与“渔舟”的描绘,将田园风光与世外桃源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草木、山峦、稻田、渔舟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人还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范成大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称石湖居士,他晚年闲居石湖时,写下一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在这组诗中,范成大以田园为背景,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他也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矛盾,这首诗便是他在闲居石湖时,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