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烟霞渐散山犹在,风日晴和人意佳。
扫地焚香心寂历,卷帘待月意疏闲。
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贾岛一生穷愁潦倒,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琴书自随,其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长于五言律诗,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
译文
在寂静的村落里,柴门紧闭,我也学着别人插柳枝来标记年华的流逝,烟霞逐渐散去,山峦依旧存在,风和日丽,天气晴好,人的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我扫地焚香,心境变得寂静而清寥,卷起窗帘等待着月亮升起,心中充满了闲适与疏放,夜晚经过林中的寺庙,感觉还像前日一样熟悉,写下的诗句,等到再看时已经是隔年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写村居的寂静与插柳记岁的习俗;颔联写烟霞散去后的山景与晴好的天气;颈联写诗人扫地焚香、卷帘待月的日常;尾联则通过“夜过林寺”与“诗到隔岁看”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村居的寂静、山景的秀美、天气的晴好以及自己的心境都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尾联“夜过林寺犹前日,诗到还成隔岁看”更是富有哲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洁品质。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仕途不顺,但他却能在山居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洁品质,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贾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