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外杜鹃声更切,啼满枝头血。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纱窗外杜鹃声更切,啼满枝头血”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春暮游小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春暮游小园》

宋·王令

一从梅子熟,转觉柳条疏。

纱窗外杜鹃声更切,啼满枝头血。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原,初字梦得,自号汉滨人,北宋诗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自幼聪慧,但家境贫寒,以教书为生,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从梅子成熟之后,我就感觉到柳树的枝条变得稀疏了,纱窗外面,杜鹃鸟的啼声更加悲切,仿佛它们啼得满嘴都是鲜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子成熟、柳条稀疏以及杜鹃悲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感伤之情,诗中“梅子熟”和“柳条疏”是季节变化的象征,而“杜鹃声更切,啼满枝头血”则通过杜鹃鸟的悲啼,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哀伤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梅子成熟、柳条稀疏等自然景象,以及杜鹃鸟的悲啼声,营造了一种哀伤而深沉的氛围,诗中“杜鹃声更切,啼满枝头血”一句尤为动人,通过杜鹃鸟的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限惋惜和感伤,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令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游览小园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面临着一些生活或情感上的困扰,而春天的逝去则进一步触动了他的内心情感,他通过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关注,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春暮游小园》是一首充满哀伤和感伤之情的诗歌,通过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和杜鹃鸟的悲啼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