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的成语解释

安贫乐道的成语解释指的是处于贫困境地时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义,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不因为贫困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形容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1、安贫乐道的释义

安贫乐道指的是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或学说,不因生活贫困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它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信念的高尚情操。

2、安贫乐道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意指杨彪安于贫困,乐于坚守自己的道义和学说,受到当时儒士们的敬仰。

3、安贫乐道的例句

他虽然生活在简陋的屋子里,但每天都能安贫乐道,专心研究学问,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

4、安贫乐道的分解解释

- “安贫”指的是安于贫困的境遇,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

- “乐道”则是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或学说,享受精神上的富足。

5、安贫乐道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内心坚定、精神富足的人,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表达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态度。

6、安贫乐道的示例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展现了安贫乐道的精神,如陶渊明,他辞官归隐,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7、安贫乐道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知足常乐、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等,都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反义词:贪得无厌、利欲熏心、追名逐利等,这些词语则强调了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和对精神价值的忽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