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而封"的成语解释摘要:该成语意指家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泛指风俗淳美、人人都有高尚品德的社会景象。它体现了古代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社会普遍道德高尚,人人都能因其美德而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1、比屋而封的释义:
“比屋而封”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指家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形容民风淳厚,人人都有高尚的品德,值得朝廷封赏,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高尚者的推崇和奖赏制度。
2、比屋而封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大战》:“商容闾里,士民皆如,比屋而封。”原意是指在商容的乡里,士民们的品德都非常好,以至于家家户户都值得被封赏。
3、比屋而封的例句:
若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比屋而封,则国家昌盛有望。
4、比屋而封的分解解释:
- “比屋”:指家家户户,形容范围广泛。
- “而”:连词,表示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
- “封”:古代指封赏、赐予爵位或土地。
5、比屋而封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地区或社会的道德风尚极为高尚,人人都有值得表彰的德行,可以引申为对良好社会风气的赞美,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描绘理想化的社会景象或赞美某地人民的品德。
6、比屋而封的示例:
在古代文献中,常有描述某个地区因为民风淳朴、百姓品德高尚而被朝廷赐予特殊荣誉或奖励的情况,这时就可以使用“比屋而封”来形容这种景象,某地在战乱之后迅速恢复秩序,百姓安居乐业,道德风尚高尚,朝廷便可能对该地实施“比屋而封”的奖赏政策。
7、比屋而封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不会在路上捡到遗失的物品)、夜不闭户(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晚上不需要关门闭户)。
- 反义词:世风日下(形容社会风气越来越坏)、人心不古(感叹现在的人心不如古人纯朴)。
虽然“比屋而封”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更多是作为文学修辞或历史典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