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病中感怀
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由于“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某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中完整的一联,此处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病中感怀”诗中,以展现其精神与情怀,辛弃疾的诗词中虽未直接有此句,但其作品中不乏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与这句诗的精神相契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诗词作品却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虚构的“病中感怀”部分)
只希望各位贤能之士能够扶持世道教化,即使饥饿困苦之人也能在含笑中死去,如同获得了新生一般,我一生吟咏苦楚,却未曾遇到真正理解我心声的人。
释义
此句表达了辛弃疾对于世风日下的忧虑,以及对贤能之士能够挺身而出,扶持正道、教化人心的深切期望,也透露出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心系天下,甘愿为世教献身的高尚情操,即便生活困苦,甚至面临死亡,也能保持乐观与坚定,视死如归,精神永存。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追求,通过“诸贤扶世教”与“饿夫含笑死犹生”的对比,既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敬仰与期待,也彰显了自己虽处逆境而不失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风貌,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辛弃疾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的“病中感怀”设定)
此诗或可想象为辛弃疾晚年病中所作,彼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壮志未酬,身心俱疲,在病榻之上,他回顾一生,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世道的忧虑、对贤能的期盼,以及对自己虽处困境但仍不失乐观与坚持的自我肯定,虽为虚构,但诗中情感与辛弃疾的实际经历与思想高度契合,是其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