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宝印

空山无近远,草木自幽闲。

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

石径人稀行处没,松林日暮鸟声间。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远山。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无论远近都显得那么幽静闲适,我怀疑是连绵的雨水让这里得到了深深的滋润,而不需要浮云的遮掩与陪伴,石径上因为行人稀少,足迹几乎被掩没,松林在日暮时分传来阵阵鸟鸣,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远望那连绵的远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空山、草木、积雨、浮云、石径、松林、鸟声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幽静闲适、深邃润泽的山居环境,诗人通过“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一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空山无近远,草木自幽闲”直接点出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世界,颔联“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通过对比积雨与浮云,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与纯粹,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颈联“石径人稀行处没,松林日暮鸟声间”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闲适,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远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释宝印在山居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作为一位僧人,他或许在长期的修行与生活中,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僧人都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修行体验和人生感悟,这首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