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晓
唐·皎然
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远黛晓千鬟。
林梢半露残霞影,涧底初生白露团。
鹤起露翻松磴响,僧吟风入竹房寒。
谁怜幽独此时意,欲往苍梧问九寰。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世外青山在秋色中呈现出一片空灵的青色,窗户外远山如黛,清晨时分仿佛有千万个发髻在晨雾中隐现,树林的梢头还残留着晚霞的影子,山涧底部已经凝结起一团团的白露,白鹤飞起时,露珠从松石上翻滚而下,发出声响,僧人吟诵经文时,清风穿入竹房,带来一丝寒意,有谁能够理解我此时孤独的心境呢?我想要前往苍梧山,去探寻那九天之外的广阔世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秋晓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赏析
首联“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远黛晓千鬟”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颔联“林梢半露残霞影,涧底初生白露团”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晨的静谧与清新,颈联“鹤起露翻松磴响,僧吟风入竹房寒”以动衬静,通过鹤飞、露翻、僧吟、风入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清幽与孤寂,尾联“谁怜幽独此时意,欲往苍梧问九寰”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气质和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皎然山居期间,当时他远离尘嚣,过着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山居秋晓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向往的情绪,这可能与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有关,他或许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