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芝兰从地出,略无烟雾只风飘。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兰花

唐·刘伯温

非有芝兰从地出,略无烟雾只风飘。

仙姿秀色自天然,不与群芳竞妖娆。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伯温,即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朝代:明朝(虽然刘伯温主要活动在元末明初,但此诗风格及背景更贴近明朝初期)

作者简介

刘伯温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元至顺年间,刘伯温举进士,但未获官职,后隐居青田,著书立说,以待时机,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刘伯温被召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筹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并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为诚意伯,刘伯温在文学、诗词、散文上皆有成就,尤其擅长寓言体文学作品。

译文

并非有珍贵的芝兰从地下突然冒出,也没有伴随着烟雾,只有清风轻轻吹拂着它,它那超凡脱俗的姿态和秀丽清雅的颜色完全是天生的,从不与其他的花朵争奇斗艳。

释义

此诗以兰花为题,赞美了兰花的高洁与清雅,首句“非有芝兰从地出”强调了兰花的出现并非偶然或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生长;次句“略无烟雾只风飘”则描绘了兰花在风中摇曳的轻盈姿态,没有世俗的喧嚣与浮华,后两句进一步升华主题,通过“仙姿秀色自天然”和“不与群芳竞妖娆”两句,展现了兰花超凡脱俗、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兰花的自然之美与内在品质,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兰花与其他花卉区分开来,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中“仙姿秀色自天然”一句,不仅赞美了兰花的外在美,更强调了其内在的高洁与清雅,而“不与群芳竞妖娆”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兰花比作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不慕名利,只愿保持自己的本色,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伯温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他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与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赞美兰花的高洁与清雅,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在刘伯温看来,兰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