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宴
唐·韦庄
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
晴丝千尺挽韶光,暖景融融春满庭。
花影忽生知日到,竹梢微动觉风来。
此时宜醉宜游赏,莫待春残空惆怅。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前涧里鱼儿游弋,仿佛在挽留客人垂钓;上林中的黄莺婉转啼鸣,像是在为把杯饮酒的人们助兴,晴朗的天空中,千尺长的游丝(蜘蛛丝)似乎在挽留美好的春光;温暖的景色融融,整个庭院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花影忽然移动,让人知道太阳已经升起;竹梢微微晃动,让人感觉到微风拂面,此时正是适宜醉酒、适宜游赏的好时光,不要等到春天过去,只留下空空的惆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前涧鱼儿游弋,上林莺声婉转,都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盎然,诗人也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提醒人们要抓住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前两句“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以生动的画面和拟人的手法,将鱼儿和黄莺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情趣和生机,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晴丝、暖景、花影、竹梢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江南避乱期间所作,当时,韦庄因黄巢之乱而流落江南,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依然对春天充满了热爱和向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和生机,韦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