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却乡人驷马车,老身全不要人扶。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白居易

舍却乡人驷马车,老身全不要人扶。

门前路窄难行车,屋后山高易见鹿。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但令此身长健在,年年樽酒乐无涯。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及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舍弃了乡亲们乘坐的四匹马拉的车,年迈的我连走路都不需要别人搀扶。

家门前的道路狭窄难以行车,屋后的山高耸入云容易遇见鹿群。

水田里水满了稻苗齐整整,日光穿过树丛早晨的烟雾低低沉沉。

只要让我身体长久健康,年年举杯畅饮美酒快乐无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舍却乡人驷马车,老身全不要人扶”直接点出诗人放弃世俗的繁华与依赖,转而追求一种自给自足、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晚年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诗人通过对比“乡人驷马车”的繁华与自己“全不要人扶”的独立,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门前路窄难行车,屋后山高易见鹿”等句,不仅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而心生退意,转而寻求一种更为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山居生活成为了他晚年追求的理想状态,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