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有约应相待,此日先生戴笠来。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和董令升舍人见寄二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董子读书台,苔封石径开。
清风生白苧,明月照苍苔。
林树深藏鸟,溪流暗咽苔。
赤松有约应相待,此日先生戴笠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绍嵩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译文

在董子(可能指某位隐士或学者的别称)的读书台上,石径被青苔覆盖,显得古朴而幽静,清风拂过,吹动着白色的苧麻衣裳,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苍绿的苔藓,树林深处,鸟儿隐匿其中,溪流在暗处潺潺流淌,仿佛在低语,我与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约,他应该在那里等待着我,就在今天,我戴着斗笠前来探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董子读书台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赤松有约应相待”一句,引入了仙人的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超脱之感。

赏析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董子读书台的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

象征手法:“赤松”作为仙人的象征,与诗人“戴笠”的凡夫形象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情感表达: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仙人相约的期待。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情境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探访隐士的过程中,被董子读书台的幽静景色所吸引,触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人的憧憬,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引入仙人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释绍嵩的《和董令升舍人见寄二首·其一》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