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薇
唐·王绩
东山春早气常昏,
伐木远闻何处谷,
顷筐近得故时薇,
一鸟过寒木更喧。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文学家、诗人,他性情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而去,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译文
东山的春天来得早,天色常常显得昏暗,远处传来伐木的声音,不知是从哪个山谷传来的,近来在筐子里采到了以前常吃的薇菜,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树木,使得林中更加喧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东山春早气常昏”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春天的气候特点。“伐木远闻何处谷”一句,通过伐木声的远播,展现了山林的广阔与幽静,第三句“顷筐近得故时薇”则表现了诗人采摘薇菜的日常活动,薇菜作为古代隐士常吃的食物,象征着诗人的清贫与高洁,最后一句“一鸟过寒木更喧”以动衬静,通过一只鸟飞过寒木的声音,反衬出林中的寂静与诗人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山林的声音、采摘薇菜的场景以及鸟儿的飞过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也借薇菜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他性格简傲,不愿为世俗所累,因此选择了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林景色和采摘薇菜的日常活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