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水晶帘里珊瑚树,云母屏间翡翠翎。
绣户香风暖,纱窗烛影明。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句子,此处为虚构融合,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中并无此句,特此说明。)
作者及朝代: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一生潦倒,早年曾寓居巴蜀,晚年退居咸阳郊野,以“宫词”著称,王建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善于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片段来表现社会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尤其擅长宫词创作,他的宫词不仅描绘了宫廷的富丽堂皇,还深刻揭示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王建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宫廷生活的点滴细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译文:
月光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水晶帘内掩映着珊瑚树的光影,云母屏风间点缀着翡翠般的翎羽,绣花的门户中香风阵阵,纱窗上映照着明亮的烛光,这份情感无法消除,刚从眉头放下,却又涌上了心头。
(注:由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并非原诗内容,此处译文为虚构融合,以符合题目要求。)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物与氛围,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水晶帘、珊瑚树、云母屏、翡翠翎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宫廷画卷,诗中也隐含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奈,以及诗人对这份情感的深刻体会。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同时又不失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水晶帘、珊瑚树、云母屏、翡翠翎等意象的巧妙运用,将宫廷的富丽堂皇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这种情感与宫廷生活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王建在宫廷生活中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将宫廷的奢华与美好以及其中的孤寂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助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