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钓左泉归卫女,乘舟北渚望湘君。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湘夫人

唐·张九龄

把钓左泉归卫女,乘舟北渚望湘君。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君。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他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后,他迁右拾遗,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复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文学上,张九龄的诗风清淡,以雅正冲淡的词藻,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曲江集》传世。

译文

卫女在左泉边垂钓后归来,我乘着舟船在北岸的沙洲上遥望着湘君,沅水和湘水日日夜夜向东流去,它们不为愁苦之人而留住湘君。

释义

此诗以“湘夫人”为题,但并未直接描绘湘夫人的形象,而是通过卫女的归钓和诗人的乘舟北望,表达了对湘君(即湘水女神)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绪,诗中“把钓左泉归卫女”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而“乘舟北渚望湘君”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期盼与失落,后两句“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君”以自然景象的恒常不变反衬出人的愁苦与无奈,深化了主题。

赏析

张九龄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湘君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苦,诗中通过“把钓左泉归卫女”与“乘舟北渚望湘君”的对比,既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期盼与失落,后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恒常不变反衬出人的愁苦与无奈,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张九龄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期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是唐朝有名的贤相,由于他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最终被贬为荆州长史,在荆州期间,张九龄深感仕途坎坷,人生无常,对湘水女神湘君产生了深切的思念和向往,这种情感促使他创作了这首《湘夫人》,以表达对湘君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苦,这首诗也反映了张九龄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